“要打就得一气呵成,给他们点颜色看看!先端掉他们一个旅,让他们真正明白我们有多强!” 1962年10月,对印自卫反击战临近时,素有“雪域战神”之称的张国华被中央点名,亲自带队出征。在战前汇报时,他向总参展示了自己精心制定的作战计划。
张国华的发言令在场的人茅塞顿开,顿时激起了热烈的讨论,但总参却显得有些犹豫,“直接消灭印军一个旅?会不会太过冒险?” 当时,作战环境复杂,大家普遍认为,在雪域高原上,能打掉印军一个营已经是不错的成果。战斗才刚刚开始,就提出要消灭一个整旅,这种计划的风险确实相当大。
就在大家意见不一时,毛主席得知了这一分歧,出乎意料的是,毛主席一口气批准了张国华的计划,坚定地表示:“让他打!就要狠狠挫一挫印军的锐气!” 这一决定让张国华倍感压力,但也给了他足够的信心与底气。
展开剩余84%为什么毛主席会毫不犹豫地批准张国华的作战计划?从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起,印度对外扩张的野心便从未有过停歇。尤其是在尼赫鲁主政下,印度在对外扩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,甚至不断侵蚕对巴基斯坦的领土要求,并不断在地区争端中寻求突破。逐步扩展的疆域让印度尝到了所谓“强大”的甜头,越发坚定了他们的扩张信念。
印度的扩张野心并没有止步于此,西藏地区成为了他们的下一目标。新中国成立伊始,尼赫鲁便开始公然表达对西藏的兴趣。1951年,解放军完成了西藏的解放,而这一历史事实本应不容质疑。但印度却坚持对西藏的“关注”,甚至妄言:“中国一旦强大,就会试图向外扩张,这对印度来说无疑是重大危机。”
这一言论显得十分荒谬,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解放西藏完全是我国的内政,印度有何资格指手画脚?但尼赫鲁对此并不认同,逐步觉得有机会趁中国的弱势时期实现自己的“西藏梦”。因此,印度决定先发制人,采取各种措施。
特别是在西藏解放初期,中国并没有立即对西藏进行社会大规模改革,而是让当地的上层阶级继续管理,这一决策却为印度提供了可乘之机。尤其是部分西藏地方官员竟然与印度勾结,企图将中国的领土划归印度。面对此情此景,张国华无不愤怒:“怎么可能忍受这种侵略行为?”
中国方面最初本着和平解决的原则,提出通过谈判解决边界问题,但尼赫鲁却公开表示:“中印边界早就根据‘麦克马洪线’划定,两国之间根本没有边界争议。”这一言论,显然是对中国领土完整的无理挑衅。尽管多次交涉无果,印度依然暗中活动,甚至未经中国同意,悄悄进行边境侦查。
毛主席曾深刻指出:“中印问题不仅仅是两国之间的事,背后还有美苏两大国的影响,他们试图在我们最困难时将我们逼迫出局,我们决不能让他们得逞。” 毛主席的深思熟虑使得中国暂时选择忍让,给印度更多的机会反省。但印度却愈发过分,甚至多次高调宣扬“印度强于中国”的论调,试图压制中国的崛起。
到了1959年,印度在美苏的支持下愈加猖狂,开始大肆推动所谓的“前进政策”,频繁越过中印边界,并在中国领土上修建了多个军事据点。1962年10月,印度正式挑起了大规模武装冲突,中国的耐性终于到达了极限。毛主席立刻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,研究对印策略。
此时,张国华的名字赫然出现在会议中。毛主席迅速决策:“这场仗交给张国华来指挥。” 当张国华被毛主席问及能否打赢时,他毫不犹豫地回答:“请主席放心,胜利必定属于我们!”
张国华当时正在北京养伤,因长期在高原作战导致心脏病发作。但接到任务后,他毫不犹豫地决定挂帅出征。抵达前线后,张国华找到了419部队的指挥官,听到对方讲述印军的种种过分行为后,他攥紧拳头愤怒道:“克节朗的印军太过嚣张,打就打最精锐,直接给我端掉他们的第七旅!”
总参对此计划表示担忧,毕竟,印度第七旅并不是一个普通部队。这支印度军队自二战时期便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,是印度军中最具威胁的精锐部队。然而,张国华却不以为然,他冷静分析道:“虽然第七旅是个劲旅,但他们已经许久没有参与过实战,士兵们生活优渥,久战不练,战斗力大打折扣。”
“我们也都清楚,战斗中的最大忌讳就是懈怠,一旦士兵失去警觉,他们的战斗力就会迅速崩溃。我们面对的印度部队,虽然是王牌军,但在我们眼中,它不过是敌人的一个软肋。” 张国华自信满满地说:“打这种精锐,我们就是要让他们知道,我们的决心和实力!”
毛主席听取了张国华的分析后,认为此计可行,便决定支持他的一切部署。“让张国华打!即便打不好,我们还可以重新开始。” 毛主席的一句话给了张国华更强的信心。
张国华接下来的作战方案明确:解放军分为两路,同时夹击印军第七旅。1962年10月20日7时30分,战斗正式打响。一时间,枪声震天,炮弹如雨,瞬间席卷战场。即便是印度的“王牌部队”,也在猛烈的攻势下显得有些不知所措。随着我军突破克节朗河,战斗逐渐掌握主动权,印军主力连队被迅速歼灭。
最为激烈的阶段出现在卡隆据点的争夺。这个据点位于克节朗地区,是印度军队最为坚固的防线之一。虽然防守的印军仅有140人,但其依托的200多个地堡,形成了密不透风的火力网。面对如此坚固的防御,我军毫不犹豫地集中优势兵力,利用火箭筒、手雷和喷火器等武器对敌方薄弱点进行突破。经过半小时的猛烈攻击,印军的防线逐渐瓦解,最终于上午10:30,卡隆据点完全被解放军攻下。
经过两天的激战,克节朗战斗胜利告终,总计歼灭印军1879人,收复了大量失土。419部队在整场战斗中表现出色,共歼敌2173人,成为击毙敌人最多的部队之一。
1962年11月21日,中央下达了全线停火的命令,对印自卫反击战正式宣告结束。这场战斗不仅让印度认识到自己与中国的差距,也为中印边境的和平稳定奠定了基础。
发布于:天津市鼎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