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0年6月,北朝鲜突如其来地向南韩发起了大规模军事进攻,南韩的李承晚政府陷入了节节败退的困境。迫于压力,他们不得不派遣使者远赴美国,请求支援。为了确保自己在朝鲜半岛的战略利益不受影响,美国决定通过联合国安理会筹划组建一支国际联军,迅速出兵应对这场危机。由美国主导,这支“联合国军”总共有16个国家参与,其中由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指挥,浩浩荡荡的兵力驰援朝鲜。
在这支联军中,有一支部队以其凶猛的白刃战能力而著称。这支部队曾在二战期间表现得相当强悍,尤其是在与日军的交战中,号称曾击败20万日军,令敌人丢盔卸甲。这支部队便是来自澳大利亚。当联合国军的成立提案在安理会上通过时,澳大利亚代表毫不犹豫地举手赞成。由于二战后英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大幅下降,曾是英联邦成员的澳大利亚急需寻找新的国际支持。而且,澳大利亚对自己军队的战斗力一直充满信心,尤其是在欧洲国家的不断吹捧下,他们甚至自诩为“白刃战之王”。
然而,澳大利亚的骄傲和自信并非没有代价。1943年,在开罗会议期间,澳大利亚竟被排除在外,尽管该国在二战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。这一排斥让澳大利亚感到颜面尽失,因此,他们决定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参与度,以恢复其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。当朝鲜战争爆发后,澳大利亚毫不犹豫地站到了美国一边,派遣了海陆空联合战队,总兵力在联合国军中排在第五位。
展开剩余67%1950年9月,澳大利亚军队被编入英联邦第27旅,成为了第一批登岛作战的部队之一。到了10月,澳大利亚营接到了一个重要任务,那就是前去支援美国空降部队。在行军过程中,澳军路过一片丰盛的苹果园,却意外遭遇了人民军第239团。随即,激烈的战斗爆发,双方展开了白刃战。在猛烈的火力压制下,澳大利亚军队迅速换上刺刀,摸黑冲入人民军阵地。在这场近战中,澳军表现出色,成功击溃了敌人,导致人民军阵亡150人,俘虏超过200人。
尽管人民军的战斗力不可小觑,但澳大利亚军队在这场白刃战中获胜的原因,部分在于人民军疲惫不堪,且澳军个体身高和力量优势明显。在这场战斗中,澳大利亚军队不仅成功赢得了胜利,还大大提升了士气,增强了自信心。这一胜利令他们更加自大,甚至曾放言:“让黄皮肤的军人见鬼去吧!”然而,这种骄傲很快就会受到沉重的打击。
1950年11月,志愿军第39军117师接到命令,必须攻占由英联邦第27旅控制的博川地区。由于这是一支现代化的机械化部队,想要彻底击败他们并非易事。然而,令人意外的是,英联邦第27旅在志愿军未到达前便提前撤退。与此同时,我军的350团在大宁江附近与美军的一支榴弹炮营展开了激烈对抗。尽管战斗极为惨烈,350团最终成功掌控了战局,并派出一个连的兵力掩护主力撤退。
就在这时,英联邦第27旅突如其来地出现在战场上,派遣澳大利亚部队进攻我军阵地。经过一上午的激烈争夺,350团的战士依然坚守阵地,不退一步。可惜,随着时间推移,战斗中的伤亡逐渐增加,最后只剩下30名战士。更糟糕的是,弹药和粮食已经耗尽。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,澳大利亚军队带着刺刀发起了猛攻,试图一举击溃我军。
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,志愿军战士并未退缩,反而选择了拼死抗争。他们依靠有利的地形以及娴熟的刺刀战术,成功抵挡住了澳大利亚军队的多次进攻。在这场白刃战中,澳大利亚部队也遭遇了巨大的损失。最终,12名澳军被刺死,64人重伤失去战斗力。而我军的伤亡相对较轻。就在志愿军战士们准备与敌军同归于尽时,增援部队终于赶到,在掩护下成功撤离。
这一战彻底打破了澳大利亚军队在白刃战中的神话,也让他们对志愿军的实力产生了深刻的敬畏。此役之后,澳军再也不敢轻视中国志愿军的战斗力,反而对我军的勇猛表现深感震惊。通过这场战斗,澳大利亚军队不仅丢失了“白刃战之王”的美誉,也深刻意识到,面对真正的强敌,任何自大的幻想都会在战场上被击碎。
参考资料:
- 《朝鲜战争:一石激起千层浪》张小钧
- 《论澳大利亚卷入朝鲜战争的原因》刘光成
- 《冷战时期澳大利亚对美追随政策之分析——以朝鲜战争为例》岳小颖
发布于:天津市鼎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